病從口入|口罩不能拯救人類|吃動物的禍🍽
自從沙士一役,香港人學會了以口罩防疫。肺炎當下,即使面對蜂擁的外地輸入病患、醫療物資嚴重短缺、政府堅決不封關等等難關,相比眾多國家的應對能力,港人自救的防守戰仍可謂領先全球。
😷然而即使防守做得再好,口罩並不能拯救人類。每日留在家中、消毒消毒再消毒,源頭一日未解決,還是會防不聲防。
武漢肺炎的病源眾說紛紜,可能來自蝙蝠,被蛇吃下後,再經人類進食後被感染。按照傳媒的角度來看,可簡單總括為「食野味的錯」。中國甚至馬上宣佈「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」、「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」。可解決了「食野味」就解決了所有問題嗎?
追索過往10年爆發的高傳染性病毒:
1. 埃博拉病毒:1976首例,數十年間不斷爆發,2014再度肆虐,疑來自果蝙🦇(幾內亞人獵作食物)
2. SARS:2002至2003年,來自蝙蝠,但通過狸貓傳給人類🦝
3. H5N1 禽流感 :2003至2009年,源於鳥類(家禽🦆)
4. H1N1 豬流感 :2009年,來自於豬🐖
5. COVID19 武漢肺炎:2019至今,疑源於蝙蝠,通過蛇傳給人類🐍
這些可怕的傳染病毒一個接著一個而來,而他們的共同之處,是都始於人類進食動物。
所謂「野味」,在某些地區則被視為比「家禽」更正常不過的食物、文化。如果從食物安全角度出發,野味欠缺的是官方認可的品質監管。不過,經農場正途販賣的雞鴨及豬,仍然引起了致命病毒。這可歸究於工業式養殖場和屠宰場的弊處 - 籠內過度擁擠增加動物間傳染機會、濫用抗生素、接觸大量動物血液及糞便,最終病毒由動物傳往人類。昨天是雞豬,今天是蛇,明天會不會是餐桌上那一個🐮?
吃動物對於我們來說是多年來根深蒂固的文化。可是人類並不像蝙蝠有無限抗體能與不住演變的病毒共存,而我們發明藥物的速度或許跟不上親人最後的氣息。所謂文化,是隨著時代一路變更,由人類演活出新的詮釋。人類又能不能從沉痛的歷史中學習,從吃動物的文化走出來拯救自己?
Photo credits: VOA News (2004)
Text: Karsin
-
#BeTheChange #GoVegan🐥🌱